贺州学院大学生模特在旅游展现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元素,贺州学院作出了表率。”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国际商品巡礼现场表演主办方对贺州学院T台展示的瑶族服饰如是评价。这是该校继去年5月份之后第二次作为唯一高校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
10月20日-22日展会期间,贺州学院共进行了4次瑶族服饰T台秀表演。由该校设计学院师生设计的新型瑶族服饰,上承传统、下接时代,是民族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引起公众浓厚兴趣,纷纷与之合影留念,成为本次展会一道靓丽的风景。
另外,贺州学院还现场设置展厅展出了首饰、瓷器、手作等工艺品,大多以贺州本土瑶族服饰图案为元素设计制作,既独具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使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更好地融入、展现和传承,吸引了大量客人驻足欣赏和购买。
据悉,此前贺州学院还作为唯一高校参加了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轻工展,以及2016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等多项展览,展售作品已吸引包括境内外的许多商家前来洽谈设计意向和产品订购事宜。其中以瑶族“盘王印”为装饰元素设计的瓷器获得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金奖。
贺州学院展会设计位的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作品展售,既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贺州学院师生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也是对学校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有机结合走转型发展之路的有效检验和有益探索。
近年来,贺州学院按照“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转型发展思路,广搭平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专业体系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对接,形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类、文化创意类、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类、工商管理类等特色专业群。
在结合本土文化基础上,该校建设的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已列入国有博物馆名录,建成了全国首家实体语言博物馆;建立了瑶族服饰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平台、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贺州学院传承基地、瑶族服饰记忆传习馆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其中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还与王培娜服装设计工作室共建“培娜服装设计班”,学生在校最后一年到该工作室完成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
刚结束不久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获得的银奖项目“瑶蓝之旅”、铜奖项目“醉美客家娘酒”“人工智能方言传承与互通”等都结合了贺州本土语言、饮食、旅游、民族文化进行研发及成果转化,让处于边缘化的地方特色文化重返当代生活。
把专业建设、课程实践、文化传承相结合,融入“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成果推向市场,是该校频频受到中国——东盟博览会青睐,三次作为唯一高校参展旅游展、轻工展的原因所在。